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8:35    次浏览
来源:新京报和水木然(ID:smr8700)国务院近日印发《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要求,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,发挥收入调节功能,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。显然,提低控高仍然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,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、改善收入分配结构、增强社会财富分配合理性最有效的手段。不过,未来如果要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,就会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——我们该如何界定现在和未来的高收入者。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平均工资数据,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。12万元,从全国来说,确实是一个挺高的数字。按照现有征税规则,12万元以上收入群体年底要向税收机关自行报税。但是,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,实际上,年收入12万元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,而且,生活难言轻松。2015年,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85038元,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71269元,深圳市职工平均工资81036元,离年收入12万元并不遥远。并且,这只是平均工资。对于北上深的白领,年薪10万-20万元是比较普遍的。把高收入标准设在12万元,将让很多普通白领被划为高收入阶层,进而有可能承担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匹配的过高税收。 近年来,我国经济增速平稳,但是,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,各地职工收入快速增长,而且,可以预期的是,未来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,职工工资仍然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。以北京为例,按照去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85038元的标准,以年均增长7%的速度计算,5年左右,北京的职工平均工资就能都达到12万元的高收入标准了。到时候,莫非北京遍地都是高收入者了?高收入定的标准太低,就会扩大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,使这些地区的“扩中”受到影响。无论是现实,还是面向未来,高收入的标准都应该进行大幅的调整,给未来的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留出足够的政策冗余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,建立稳定的“橄榄形社会”,也需要大幅提高高收入的标准线,对中等收入阶层给予更大的政策宽容。 开征个人所得税目的不是为了收钱,而是为了调节社会财富分配,体现社会公平,在这个过程中,谨防误伤中产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意见中,也出现了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,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”的要求。《意见》要求,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,中等收入群体显然是政策关注的对象。而如何通过改革,让中等收入群体税收负担降低?如果不提高高收入标准,以及调整相关的税率标准,目前一线城市事实上的一些中等收入群体,可能就会成为被调节的对象,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负担。 因此,《意见》一出台就引发了全民热议,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“年入12万被列为高收入人群,是重点调节对象”。而这一划分是否准确呢?月收入一万的人,真的能算高收入人群吗?首先,月收入一万的基本都集中在一线城市:北上深广。而再参考一下这些地方的房价,月收入一万的人多么渺小!OK,那我们就先不谈房价,只谈日常开支。首先,工资一万,拿到手是多少?10000元工资,个人需缴养老保险8%,医疗保险2%外加3元,失业保险0.2%,合计22.2%,外加3元,即2223元。再扣除缴纳个税322.70元,剩下7454.30元。下面我们算一笔账:对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群来说,他们的开支包括但不限于:住房(不要住得太潇洒,2500左右)、交通(这里指的是公共交通,约200)、饮食零食(盒饭,这水平,在一线城市已经接近营养不良,约1810)、日常品费用(已经蛮细毛哒约100)、服装鞋子(不做发型,不做汗蒸,不准洗脚,约300)、手机费用(异地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哟,约150)、交友费用(看个电影、吃个烧烤、吃顿大餐、泡次酒吧、唱次KTV,约600)、特殊日期(结婚、生崽、住屋、生日…等事件,约200)、给父母(尽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能丢,约600)、看病(希望亲健健康康萌萌哒,约50)、旅游(双休还是宅在家里算了,约100),总计各项常规费用约6203元,仅剩1000元左右! 因此,月收入一万的人恰恰是中国最痛苦的阶层!因为他们上不能上,下不能下!月收入一万以下的人,或许早就不会想着买房这件事了,而月收入一万的人却总是在期盼点什么……但是残酷的现实证明,这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。每个月理论上可以剩余的1000元,一定要作为风险意外支出费用,千万别随便用,万一这个月需要买点什么特殊的东西呢。每天下班就最好乖乖回家,味千拉面和KFC都是奢侈,盖浇饭和兰州拉面是外出主打食品,否则,你将发现这10000块在深圳,花出去简直太容易了,平均一天100元,还没注意,吃饭点菜的时候一冲动,没了!还没到月底呢,一看卡上,余额不小心变成个位数了! 还有一个很关键问题是,月收入一万的人,是社会上最重要的消费阶层。因为收入一万以下的没有消费能力,而收入一万以上的人总体数量偏少,所以那些月收入一万的人才真正的消费动力,他们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,如果拿他们开刀,那么整个社会的消费将进一步疲软!还有一个问题:工资一万,企业需要支出多少?10000元税前工资,企业需缴纳的社保如下:养老保险20%,医疗保险10%,失业保险1%,工伤保险0.3%和生育保险0.8%,住房公积金12%,合计44.1%。由此可知,企业缴纳的社保金额约为4410元。也就是说:1万元税前工资,你拿到了7454元,企业实际支出了14410元。这其中你个人支付了2223元,而企业多缴纳了4410元,两项合计6633元。 也就是说,每一个收入一万的人,要从你身上抽掉6633元。而实际上,现在的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好,真正能做到让员工待遇平均达到一万的并不多(那种靠融资去烧钱的企业除外),很多企业已经是用“生命”在给员工发工资!他们一直在坚持,期待能有一天迎来希望。据新浪的一篇新闻报道,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测算,我们的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%,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%;我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,约为“金砖四国”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,是北欧五国的3倍,是G7国家的2.8倍,是东亚邻国的4.6倍。那么,什么样的人才是高收入的人?中国的工薪阶层,早已沦为最穷的这一批人。为了能够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,他们往往背井离乡,离家在外,或许成了一个部门领导,但是依然过着勤俭的生活。作者认为:真正的高收入的人,根本不是工薪阶层,因为工薪阶层都是依靠劳动性收入,而是那些依靠资本性收入的人,才是真正的高收入人群!中国的高收入的人群的收入来源包括:炒楼买房、资本运作、投资性回报等等。实际上,中国这一波资本创富的热潮从2012年就开始酝酿了。当年我们提出“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”。虽然政策面向所有人,但显然是高净值人群更有条件获得这项政策红利。特别是2015年,从新三板到注册制等多层次金融体制改革,从“互联网+”到工业4.0,新的融资概念不断推陈出新。过量投放的货币马上就会变身热钱涌入值得投资的行业:房地产市场已成资金避险池自不必说。各种创投项目融资的对象要比以往更多,资本市场正像流水线一样不断的批量生产富豪! 瑞银报告指出,在2015年第一季度,中国几乎每个星期就有一名新的亿万富豪诞生。招行报告也指出,2014年末,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100万人,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,而相较2010年已经翻番。高净值人群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32万亿元。中国人的创富最初是从贸易领域开始,之后是制造业、IT、房地产。而当下热钱涌入资本市场而产生的这波创富潮,不过是资本主义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,如期来临的新阶段。 在资本创富时代,经济食物链顶端的不再是企业家,而是金融家。金融资本并不直接运作企业,而是通过投资、入股、并购、重组的方式掌控企业。孙正义从未经营过阿里巴巴,他只是投资马云就成为日本首富。姚振华和王石的对决,更像是金融家和企业家这两个不同时代资本家的不对称博弈。而前者迅速登上胡润富豪榜,也因此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,即地产创富时代即将结束,未来的财富创造将来自资本市场…… 资本创富时代注定属于少数人,不但中产阶级在这场资本盛宴中缺席,底层的被剥夺感也日益严重。可以想见,在这场资本盛宴中一无所获的人们会感到越来越边缘化。而那些月收入一万的人,根本不值得一提。中国需要做的有两件事:一是全面大幅的减税改革,刺激私营企业恢复活力;二是要出台对资本性收入人群的税收制度,从而控制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。另外,对于年收12万以上的人就被认定为高收入者,许多人似乎也不太同意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说法:财经专栏作家 @向小田:呼吁对不同城市适用不同的个人所得税率。比如在上海,年薪12万生活并不富裕,增加赋税会加重人民生活负担。(因考虑个人所得税抵抗房贷等政策)。同时,我呼吁,根据城市不同设置不同的个人所得税,在上海可以把起征点定高点,在别的城市,又可以定低点。不要全国一刀切。大家说吼不吼?36氪副总裁 @王以超:在帝都,年收入12万元,你虽然付不起首付租不起五环内的房子也无力造成国家外汇流失,但可以享受作为高收入群体纳税的光荣啊。而且,竟然没有仅限本地户籍享受,这是一种何等博大的开放胸怀。。。医疗创业者 @急诊科女超人于莺:年收入12万多点儿(税前的话更惨了),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也就将将够基本生活,租房4000,吃喝2000,电话网费交通1000,人情来往1000,存2000。税收已经很重了,再加税,真没法过了,对谋生和小企业创业都是灾难啊!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@施鹏鹏:属于高收入人群……不吃不喝,房价不涨,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也就100多年。微博网友 @panglong84:这是已经很明确的经济继续减速的信号,未来的一段时间经济可能会变得更加恶化,实体空心,科技创新不够,房价调控和汇率贬值的连锁反应,也可能是未来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。微博网友 @生个儿子玩:个人所得税,美国百分之三十几,高福利国家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医疗教育基本免费!中国百万级别高薪白领个税也是45%,税后收入只剩下65万,比香港同等收入香港白领足足少了20万,税后房价收入比差距惊人,白领月光其实真的很苦逼。微博网友 @深圳的老吴:北上深炒一套房的收入挣工资一辈子都达不到,这个税怎么收?不要只盯着老百姓手里那点可怜的工资了。版权问题、投稿、爆料、商务合作请加微信/QQ:2881339630主编强烈推荐,3000万创业者最喜欢的微信号!老板日记ID:laobanriji先关注再说!每天分享老板创业、管理、经营的心得与感悟!还有老板那些你不知道的事……每一篇都有收获。主编极力推荐!↑↑↑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